欢好宫 > 言情小说 > 宫墙万仞 > 第50节
    是日,皇帝亲下罪己诏,为舒宜里氏昭雪,赐硕尚“清慎勤”三字,加封太子太傅,进爵一等公。
    这是春光正好的时候,一片融融。皇帝与荣亲王在东暖阁的明窗前下棋,端亲王与平亲王则各据一边看着。他们因说起今年殿试的事情,皇帝笑着落下一子,“今年的题目,不如就定‘其命维新’,你们若想去看,朕让你们监试。”
    小端亲王拧着眉头看局势,不耐烦地摆手,“忙着呢,舒老三这几天不是要回来了吗?大哥哥约我们在他那破园子里吃饭,为舒老三接风洗尘,”他说着瞥荣亲王一眼,“依大哥哥的秉性,他肯定又要作几首歪诗,肯定也要逼迫我作几首歪诗。我妈老说我不学无术,你们谁会,提前也教教我啊!”
    荣亲王拿他没办法,皇帝却说好啊,十分委屈,“你们又约吃饭,还不叫我。”
    “主子不是要亲临殿试么?”平亲王挠挠头,觉得虽然他这皇帝哥子平时是挺英明神武,可是耍起小性子来,说实话,脑子显得不大够用。
    当然这话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说,不然就成铛然了。平亲王赶忙转移话题,殷勤道:“听说这回湖广府有个叫唐正的,文章写得不错,主要是人长得标致啊。”他嘿嘿一笑,凑过去,“哥子您主持殿试回来,得告诉我们他是不是名副其实!”
    皇帝这回从善如流,转头就吩咐李长顺,“记下,殿时监试加平亲王一号。”
    有酒有肉,故人相见,谁想去监试!可惜他没有这个狗胆来反驳皇帝,只好求救似地看向荣王,荣王沉吟着落了一子,才笑道,“别委屈!哪儿能不等你们。舒老三回来的第一日,得先入宫来见主子,所谓接风洗尘,总得等人家安顿好,睡个好觉,再洗尘不是?你既然好奇那唐正长什么模样,不如去监试看看,到时候陪着主子,一起到府上来就是了。”
    皇帝虚情假意地对端亲王说,“等奉和回来了,你去跟错错说说,让她见一见她哥哥。”
    小端亲王也十分客气地推辞,“还是哥子去吧,我怂。”
    皇帝苦笑,“我也不敢。”
    荣亲王看他们一个个都忸怩得快成才过门小媳妇了,真是没眼看到家了!他索性大大方方地说,“没法子的话我去说吧。”
    没想到这回换皇帝和端亲王合起伙来狠狠瞪着他,异口同声地道,“你凭什么去!”
    “不是,”荣亲王哭笑不得,举目四顾,“挑三拣四,忸忸怩怩,那还有谁能去?”
    平亲王觑了大家一眼,小心翼翼地举起手,“那个,其实鄙人可以……”
    三个人一起对着他说滚。
    平亲王被吓得不敢作声。
    皇帝心里十分得意,趁人不备吞了荣王棋面上的半壁江山,荣亲王正分神与平王搭话,始料不及,等皇帝把子儿收走了,才叫苦不迭,“一招不慎,满盘皆输。”
    “所以下棋再不能分神。”皇帝很合时宜地补充,“为了下好这一局棋,精心谋划,仔细部署。借他们弹劾硕尚为开局,赔了个成明进去,暗自博弈。其实额讷是个好对手,他驳议赈灾银两之时,朕险些以为自己赢不了了。”皇帝颇为唏嘘,“这样的结局,于朕,于他,算是彼此成全。”
    小端亲王骄傲地挺起胸膛,“我那是故意诱敌深入,分他们的心,怎么能叫赔?我从不做赔本的买卖!”他颇为崇敬地看着皇帝,“哥子下的一局棋,咱们都是棋子。可那又如何?只要下棋之人心术端正,有一颗济世救民的心,棋子们恪尽其责,把局面涤荡干净,何愁闯不出广阔天地?”
    平亲王十分好奇地看着他,“你说话什么时候这么有深度了?”
    端亲王咂咂嘴,“当然是近朱者赤,你不读书,没文化,我不怪你。”
    平亲王摸着下巴,豁然开朗,“果然,近朱者赤,近马粪蛋子者马粪蛋子。”
    兄弟几个哄堂大笑,这时李长顺进来回消息,他打了个千儿,双手将一页素纸奉上,恭恭敬敬地道,“主子,刑部那头传来消息,额讷在狱中已自行了断,愿以此请主子留他全尸。”
    三位亲王都心照不宣地沉默下来。皇帝接过,就着天光在明窗前看,他眉眼从容,不过凝滞了一瞬,便取下炕几上宫灯的灯罩,任烛火将那方素白的笺纸舔舐干净,橙黄色的火焰映亮他的半边脸,皇帝抚顺膝头的褶皱,“绰奇问斩,余者抄家也好杖毙也罢,依律而行。”
    皇帝不说,底下三个人都不敢问,平亲王那该死的好奇心作祟,让他抓耳挠腮,又惶恐自己今儿真的“铛然”,接替成明去上驷院喂马,他可不愿意做“近马粪蛋子者”。皇帝看他那模样,只好将那一点点不足轻重的愁绪按捺下去,笑着告诉他,“也没有写什么,他给朕开了份单子,另把绰奇的所有罪行,归到了自己头上。”
    皇帝顿了顿,“不过朕已经不需要了。”
    旧的人与事凋零,虽然也会不舍,感慨于刹那的翻覆无常,可是崭新的春天已经来临,又有一大批济济人才,心怀致君尧舜的理想,意气风发地踏进朝堂。只有把一切糟朽的、腐烂的事物都涤荡干净,才好迎接新气象啊。
    今天阳光确实很好,自打前一阵子绵绵下雨,许久没有看见过这么盛大的阳光。炕桌上的花樽里已经换上了西府海棠,轻红浅绛,勾勒出属于他们的浩浩春日。
    摇光进东暖阁时,皇帝正在临案写字。他听见帘幔的响动,在天光中抬起头来,远远望着她。他手中执着笔,索性拿笔杆向西暖阁的方向指一指,笑得暖煦,“你三哥哥在那头等你,你见了再往我这来。”
    她于是回身往西暖阁去,外头放晴放得轰轰烈烈,又正逢午后,正是太阳最烈的时节。日光照得琉璃瓦璀璨生光,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,照得廊柱上彩绘粒粒分明,就连空气中的游丝废墟、雕梁上落下来的细碎如金粉般的尘埃,都看得一清二楚。
    西暖阁的福寿门开着,她知道她的三哥哥就在里面,可是在此时此刻她却没有勇气,迈过眼前不高的门槛。
    耀目的阳光辣辣地照着眼睛,她下意识偏过头向殿外望,德佑与四儿照旧守在门外,望得再远一点,看得见养心门,与外头葱茏的树木。
    绿叶油亮如泼,万物生意盎然,青春葱茏,人间好时节,莫过于此。
    可是饱经风霜的三哥哥,在那样边远那样苦寒的地方熬了这么久,向时故里的乔木,如今还依旧青青吗?
    福寿门后就是硕大的穿衣镜,她在镜中清晰地看见了自己,也看见她身后东暖阁的帘幔。勤政亲贤殿的门口站着一个人,正将手背在身后,仰头看着殿外天宇。他背脊挺直宽阔,穿着一身竹青色的便袍,腰束吩带,其人亦如青筠,纵然风雪满肩,也依旧苍翠。
    他循声转过身来,含着与从前一模一样的笑,向她说,“错错,我来接你回家了。”
    第94章 回首千岁
    这样亲切家常的语气, 仿佛他们所承受的猛烈风雪不过是一场梦,梦醒了家还在,玛玛还在, 阿玛额捏都还在,妹妹们也在,等再过几个时辰,兄弟姊妹们便会结伴往祖母房中请安,陪老玛玛说说话,然后一家人和和乐乐地吃晚饭。
    再寻常不过的生活,在时局的翻覆之下, 反而成了最遥远的奢望。
    他到底憔悴了。
    当年意气风发的三哥哥, 能在大雪天里冲风冒雪走一场、解貂换酒、豪饮三大白的三哥哥,阔别数月再见,却已成了这般模样。
    奉和见她眼泪就在眼眶里打滚, 不免“哧”地笑了, 正向说几句话来宽慰她的心怀,却发现自己心中泛苦,从前轻而易举就能说出来的劝慰人的话,现下一句也说不出。只有不自苦的人才有心肠去开解别人,若是自己都曾为风雪所伤, 再多的宽慰,出口都成了掩饰酸涩的虚假。
    他只好找旁的话来说,“我就知道, 我们家的错错不是轻飘飘的丝箩,纵然我们没法子在她身边护着她, 她也能长得很好很好。”他终究忍不住, 上前就着天光仔仔细细地看着她, 她没有哭,只是哽咽着说不出话来,惹得他也伤心,又怕她听了更难过,极力挤出一个笑,在她背上轻轻地拍了拍,故作不屑,“娇气。”
    摇光懵了,仰起头看他,满脸震惊,“可是你才夸过我……”
    奉和到底笑了,“阿玛额捏都很想你,我们也是啊。”他故意没有在她跟前提起玛玛的事,只道:“咱们家的屋子,先前落到哈珠手里。如今主子把它重归旧主,我回来时匆匆看过一眼,家里还是老样子,等我找人再修葺打扫一遍,阿玛额捏还有你几个哥子们到京时,就可以回家。你放心,人生不去宁古塔雪堆里滚过一回,也算是完满了,寻常人想去游历,还去不得呢!你不知道……”他絮絮地说起他的见闻,说得轻快,甚至手舞足蹈地给她比划,说起长白山的野鸡、当地人结社唱酬,松花江有这么大这么长的鲤鱼,还有篱笆旁长出的新鲜蘑菇,仿佛他所经历的苦难、生离与死别,不过是一场欢悦极了的游历。
    她却一遍又一遍地问他,“真的很好吗?”
    他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回答,“真的很好。”也问她,“你在宫里,都好吗?”
    她也如他那般回答,“都很好,真的很好。”
    皇帝见她眼圈红红的,便知道她哭过。
    他虽然心疼不已,却知道此时此刻说什么劝慰的话都没有用。
    御案上展开的长卷,“罪己诏”三个字撞入眼帘,最末尾是他适才所写——“朕甚愧之”。
    他一直都是一个矜傲自持的君王。
    其实他有错吗?在新与旧的断裂之中总要有人来献祭,天子之宝惟有用鲜血来盖才有无边的震慑与威力。贵妃在那个雨夜说的话历历在目,今日的托奇楚氏、鄂硕特氏,与昔日的舒氏,又有何不同?
    她知道他会扶持三哥哥,让他成为可以扛起舒宜里氏的人,为这个已经历经数朝的家族注入新的血液,除旧革新,得以长续不衰。可是在荣辱盛衰之间,人何其渺小,人的情感,人的牵绊,人的故事,都在滚滚车轮碾过之后,无声地寂灭。
    摇光固执地拉住他的手腕,轻轻说,“你没有错,更不需要在天下面前认错谢罪。”
    皇帝顺从地搁下笔,回握住她。她的手有些发凉,自打去岁冬天病过之后,她就添了身体寒凉的毛病。皇帝暗暗嘱咐太医替她调理,时常在她身侧的时候,也会替她渥着。
    他看着她,认真又珍重,“可是我想给你,给舒宜里氏一个彻彻底底的清白。明珠蒙尘,取之者过。既有过,便当责。”
    皇帝笑得温和,眼睛亮亮的,“为君难,要做一个惠及百姓的好君王,更难。这条路有多长,有多远,非人力可以预料,也许要穷尽我此生,我无悔无怨。六宫嫔御虽众,心中所慕,仅此一人。”他的话如同三月春风拂过蒙茸青草,继而生出万叶千芽的期冀,“浮生掠影皆是片刻,而我只愿抓住此时此刻,所以错错,我还是一样的请求。你可不可以,与我一起,走下去。”
    他的目光炽热,仿佛三春胜景,尽在其中。双手交握,给予彼此无尽的力气,足以抵御人世漫长的风霜艰难。
    她却忽然一凛,许是因为春衣单薄,脊背发凉,不由自主地发起冷汗。她又想起了那个春夜,在养心殿前哀哀祈求皇帝怜悯的贵妃,贵妃的话言犹在耳,一举一动在此刻,在脑海里分外明晰,懋贵妃朝她发笑,冷冷地、无情地告诉她,“盛衰荣辱,朝生暮死。终有一日,你也会与我一样。”
    盛衰荣辱,朝生暮死,她不是没有见识过。
    家族的兴亡与身在后宫的女儿息息相关。
    倘若她成了第二个懋贵妃,她又该如何自处?寂寂深宫能吞噬人的本性,消磨人的意志,能让她不再是她。
    她已经很累很累了,累到没有勇气,也承受不起第二次的失去。
    彼此之间都用力地温暖过对方,相伴于艰难,向时那些美好,就不必再去破坏了。
    他真的很好很好,可是她没有办法。
    摇光挣开皇帝的手,后退一步,在他面前敛衽行大礼。
    一字一句,声音坚定,“请主子,让我回家吧。”
    皇帝的笑意未褪,愕然望着她。
    他们在最冷最冷的时候,都相互取暖,一起度过。拨雪寻春,烧灯续昼。他排除万难,执着承诺要给她的春天,也终于到来。
    明明靠的这么近,明明已经没有什么阻碍,明明只要一伸手,就可以触碰得到。
    她却不要他了。
    时有风过,带来屋外熙熙攘攘的关于春日的热闹,无声地吹拂过御案,掀起《罪己诏》的一角。
    沉默横梗在他们之间,无声划出一条巨大且无法跨越的沟壑,恰如遥远的故事中,王母的金簪银河。
    他忽然想起那一天,在慈宁宫,他所听见的,她与成明说的那一番话。
    ——“下茶时得有上好的鞍马甲胄玉如意,行插戴礼的簪钗得是宝庆的足金,你玛玛、阿玛额捏并叔叔伯伯哥子们给你掌眼,一个摇头都不成。”
    “最最重要的是不能有二心,不能纳妾。那时候不懂事,这话说出去可笑,家里人都说我心眼小。可是我就是想找个人,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地过日子,他敬我爱我,我也敬他爱他,两个人搭伙过日子,不求旁的什么,只求个心安,竟也是难办的事了。”
    而她所求,不过是世间每一个女子对情之憧憬,但凡遇见一个心悦的好儿郎,都可以做得到。
    在他这里,却是奢求。
    他又有什么理由,在她想要离开的时候,妄图留住她。
    皇帝垂下眼,敛下所有情绪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喜无怒的君王。他终究颔首,声音里有渊默如深潭的孤独与沉寂,语意生涩,一字一句皆艰难至极,仿佛用尽了毕生的气力,“再为我,值一次夜吧。”
    东暖阁帘幕低垂,仿佛从来不曾有人来过。皇帝便颓然坐在那片深浓的天光里,他微微仰起头,迎上漫入东暖阁、漫漶满地的阳光。御案上被风吹开的“罪己诏”下露出一张颜色殊异的纸,他这几日为了它绞尽脑汁,翻遍历代史书册文,他想用世上最好的词令来配他的错错——那是才草拟而成的立后诏书。
    摇光轻轻放下又日新的帘子,便看见皇帝在炕前坐着,禁城的夜晚寂静无比,月色渗过窗隙,他逆着光亮,循声抬眼,定定地望着她。
    她身后是硕大的三个字高悬——“毋不敬”。
    这是他可以短暂获得自由的方寸地,可这里的匾额楹联,也时时刻刻提醒他要永远保持敬畏,保持端方谨严。在紫禁城中除此以外的任何一处,他都得先是君王,再是他自己。
    他从未与她说过,其实那一天她来守夜,是他过得最适意的一个夜晚,因为是两个人啊,两个人拥在一起,足以抵御禁城寒夜无边的风霜与孤寂。
    那天早晨醒来,隔着帐幔,看见窗外熹微的天光,酣眠纵醒也慵懒,于是倚在枕上,借渺渺如金线般的烛光,看她急匆匆地掀开镜袱梳头。宛如寻常人家的丈夫,笑吟吟地看着妻子梳妆。她的长发如瀑,流泻着温莹如玉的光泽,编成的辫子乌黑油亮。
    他想以后,他们的余生还很长久,或许他可以在每一个早晨替她绾发梳头,他甚至有过遣散后宫的想法——这是他二十余年的生涯中从来没有过的念头,放在以前,他大约会觉得自己疯了,遇见她以后,他甚至会为了这个念头,在前代史册中寻找旧例,细细筹谋。
    都是痴妄。
    渐忘年华纵目,偏偏当时只道是寻常。
    那些即将失去,明知不可复得的时光,哪怕挣扎着想求命运怜悯,再短暂地拥有一次,再拥有得久一点,也明自鸣钟的指针不会因为他而停留。
    此时此夜,终究会过去。
    到第二天早晨,他照旧是一个人,虽富有四海,亦空空荡荡。
    第95章 鸿雁长飞